该资源由用户: 削月宏畅 上传 举报不良内容
关于作者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法国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关于译者
曹丹红 19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习,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法国文论。已翻译出版《日常生活颂歌》、《柏拉图的理想国》、《身体日记》、《马拉美: 塞壬的政治》、《批评与临床》(合译)、《艺术家的责任》(合译)、等多部法国重要文学与社科类著作,并著有《诗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书。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尊敬的读者: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本站的初衷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共享学习资料、交换知识的平台。每位用户都可以将文件上传至网盘并分享。
然而,随着用户上传的资料增多,我们发现部分不宜或版权问题的书籍被分享到了本站。
为此,我们已经关闭了分享入口,并进行了多次书籍审查,但仍有部分内容未能彻底审查到位。
在此,我们恳请广大读者与我们共同监督,如发现任何不宜内容,请 点击此处 进行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并下架相关内容。
希望我们能共建一个文明社区!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