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资源由用户: 一只承弼呀 上传 举报不良内容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
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小说奠基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作品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07年开始其创作生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伍尔夫一生勤奋,作品丰富。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代表作包括《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
本套装收录《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海浪》《弗勒希》《论小说与小说家》共6册。
《达洛卫夫人》(豆瓣评分:8.5分)
伍尔夫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描述了一位议员夫人在一战后的英国一天的生活细节。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特色,同时告诉读者,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年过半百的达洛卫夫人每一次对自我内心的剖析都仿佛是一泓古老温泉喷射的水声,温吞闷瘪但是清透干净。她一直试图探索理解生活的意义,长久无果。与Peter久别重逢,她似乎变成一只深海鱼,在莫可名状的意识流中游弋,终于沉入深邃海底-灵魂深处。她幡然醒悟,狂欢会褪色,而人是洪荒的,亘古孤独的。”—— 好巫婆行不改名(豆瓣读者)
《到灯塔去》(豆瓣评分:8.6分)
伍尔夫于192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描述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
“内心独白的写法非常适合表现人类的孤独——孤独以及对孤独的抵抗是这部小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小说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充沛的心理活动,为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丝动静忽而情绪高涨,忽而低落盘旋。然而他们实际说出口的却只有只言片语,而且往往词不达意。丈夫和妻子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恋人之间的对话全都如此,似乎大家为了避免伤害,都小心翼翼地躲在盔甲之后,所以传入耳中的只是一片嗡嗡之声,令人捉摸不透。”—— 远子(豆瓣读者)
《奥兰多》(豆瓣评分:8.6分)
故事历时四百年,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转变为20世纪的女性,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夸张浪漫的《奥兰多》充满了对性别对立的讽刺与抨击。
“意识流文学不依照传统文学一般对情节,时间,空间上做出严格的发展要求,而更多地注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与思维逻辑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文字常常会给人一种跳跃性大,寓意难以琢磨的感受,阅读起来冗长而晦涩。但是《奥兰多》似乎是一个例外,它流畅自然的情节发展让人们更容易切入奥兰多的世界。”—— 栗砂 (豆瓣读者)
《海浪》(豆瓣评分:9.0分)
伍尔夫创作力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是一部在现代文学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
“这些文字本来每一个很小的段落都可被当做一首足够好的诗,却被大段大段密集地编织在一起,鼓点紧凑地倾泻而下。它们太密集了,以至于你甚至分不清它们的某个节拍。这是毫无疑问的杰作。”—— 子正(豆瓣读者)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豆瓣评分:8.4分)
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它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作者布朗宁夫人。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的一生,以及当时的阶级矛盾和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是伍尔夫作品中的一个异数,完全不同于她那些严肃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写得诙谐生动,浅显易懂。同时它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另类,为狗立传,人眼看狗、狗眼看人,角度特别,令人拍案叫绝。《一条狗的传记》更是狗迷们的心头所好,以狗为媒,读者得以分享两位女作家与狗的深情厚谊,时而含笑、时而带泪、永远有所会心。”—— malingcat(豆瓣读者)
《论小说与小说家》(豆瓣评分:8.7分)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说理论研究上也颇有建树。《论小说与小说家》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论文,分别论述作者对奥斯丁,艾略特,康拉德,哈代,劳伦斯,福斯特等人的作品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学论点,如时代变迁论,人物中心论,主观真实论,突破传统框子论等,以及她的批评方式,如印象式,透视式,开放式等。
“1941年,伍尔夫去世——她往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进了家附近的一条河里——托马斯·艾略特写了一篇悼文,严肃冷静得像在伍尔夫的墓前作一场学术报告。在悼文的结束处,他才吝啬地称她为“伦敦文学生活的中心”。他们的共同的朋友说,“它(这篇文章)那冷淡疏远的态度使人们感到吃惊。”再看伍尔夫评她的前辈作家——《简爱》与《呼啸山庄》——欧洲文学的传统就是这样绵延着。”—— 天水明夷(豆瓣读者)
尊敬的读者: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本站的初衷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共享学习资料、交换知识的平台。每位用户都可以将文件上传至网盘并分享。
然而,随着用户上传的资料增多,我们发现部分不宜或版权问题的书籍被分享到了本站。
为此,我们已经关闭了分享入口,并进行了多次书籍审查,但仍有部分内容未能彻底审查到位。
在此,我们恳请广大读者与我们共同监督,如发现任何不宜内容,请 点击此处 进行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并下架相关内容。
希望我们能共建一个文明社区!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